今日,科學大道大觀路隧道工程主體于9月1日完工,待相關工程完工后即可通車。
科學大道是亞運場館周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,同時也是開發(fā)區(qū)十大重點項目之一。隧道的建成將有效緩解大觀路上的交通壓力,成為連接蘿崗和天河兩區(qū)、市區(qū)和蘿崗區(qū)的快速通道。
據悉,該工程位于蘿崗區(qū)科學城與天河區(qū)交界處,地處科學大道、云溪路與大觀路的交叉口處,既是進入科學城的重要通道,也是連接蘿崗和天河兩區(qū)、市區(qū)和蘿崗區(qū)的快速通道。
該工程施工內容包括道路、隧道、給排水管道、人行通道、雨水箱涵、交通、照明及綠化等。隧道整體呈東西走向,總長895米,寬66.9米,雙向12車道,其中暗埋段與開口段共長540米,寬28.9米,為雙向6車道。
據廣州市中心區(qū)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,工程實施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工程處于三條道路的交叉口處,且為進出科學城的主要節(jié)點,施工組織難度大、涉及的交通疏解和管線遷移工作十分復雜、工程量巨大。
工程從2009年10月份開工,相關部門積極協調當地村委與各管線單位,主動服務,為全面打開施工作業(yè)面提供有力保障。為減少征地拆遷難度,在保持原有設計功能和不增加造價的前提下,建設方果斷調整設計,改變雨水渠箱線位,確保了整體工期。
據介紹,該工程范圍內管線眾多,包括數條軍用光纜和國際長途光纖等。其中橫跨隧道頂的各類管線就分屬7家不同的管線單位,遷改工作很難開展,成為施工正常推進的巨大障礙。為此,建設方改用貝雷架等鋼結構將所有管線進行懸吊,并在管線單位的配合下,升高管線標高,從而實現安全快速施工。
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《鋼結構招聘網》